安全雙重預防機制是指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工作機制,堅決防范遏制生產安全事故。它是一種以預防為主、防范與治理相結合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旨在從源頭上預防和控制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從而實現安全生產。
一、安全風險分級管控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主要包括劃分風險分析單元、辨識評估風險、制定管控措施、實施分級管控四部分。
是指對生產經營單位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辨識、評估和分級,并制定相應的管控措施,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生產過程中的風險。這個機制通過制定風險管理計劃和方案,明確風險控制的目標、任務和措施,實現對風險的有效管控。
《危險化學品企業雙重預防機制數字化建設工作指南(試行)》對此有明確說明:
劃分安全風險分析單元
按照“功能獨立、大小適中、易于管理”的原則,選取 所有生產裝置、儲存設施或場所作為安全風險分析對象。按 照《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規定,構成 重大危險源的應獨立作為安全風險分析對象。
企業應根據生產工藝流程順序或設備設施布局,將安全 風險分析對象分解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安全風險分析單元, 與安全生產相關的泵、壓縮機、分離設備、容器、反應器等 主要設備設施均應納入安全風險分析單元。
辨識評估安全風險
企業應組織各相關部門、專業、崗位人員,應用 SCL、 JHA、HAZOP 等方法對安全風險分析單元進行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可能導致的事故后果。
企業應根據安全風險辨識結果,選擇可能造成爆炸、火 災、中毒、窒息等嚴重后果的事件作為重點管控的安全風險事件。企業可根據安全管理實際補充其他安全風險事件。
企業應建立安全風險清單,主要內容包括安全風險分析 對象、責任部門、責任人、分析單元、安全風險事件等。
繪制安全風險空間分布圖
企業應根據安全風險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嚴重程度,對 安全風險分析對象進行科學分級,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重大 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 4 個等級,分別采用紅、 橙、黃、藍四種顏色進行標示,并在信息系統中繪制安全風險空間分布圖。
制定管控措施
針對安全風險事件,企業應從工程技術、維護保養、人 員操作、應急措施等方面識別評估現有管控措施的有效性, 其中工程技術類管控措施主要針對關鍵設備部件、安全附 件、工藝控制、安全儀表等方面;維護保養類管控措施主要 保障動設備和靜設備正常運行;人員操作類管控措施主要包 括人員資質、操作規程、工藝指標等內容;應急措施類管控 措施主要包括應急設施、個體防護、消防設施、應急預案等 內容。
企業在以上管控措施的基礎上,可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其他管控措施。管控措施應按照本企業規定,經主要負責人 評估確定。根據運行情況,不斷更新管控措施,及時糾正偏 差。
實施分級管控
企業應將安全風險事件對應的管控措施按照分級管控 原則分解到領導層、部門、車間、班組、崗位人員等各個層 級,確保安全風險管控措施有效實施。上一級負責管控的措 施,責任相關的下一級必須同時負責管控,并逐級落實。應完善安全風險清單及隱患排查內容,以便數據信 息化錄入。
有條件的企業,可根據分析對象風險評估確定的等級實施分級管控。
二、隱患排查治理
隱患排查治理,是指對生產經營單位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排查和治理,及時發現并消除隱患,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這個機制通過建立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確排查治理的程序和要求,并加強對隱患排查治理的監督和檢查,及時發現和消除隱患,從而實現對安全隱患的及時排查和治理。
明確隱患排查任務
企業應將安全風險管控措施作為隱患排查任務,明確隱 患排查責任人、頻次等。隱患排查任務應涵蓋全員、責任清 晰、周期明確,且與日常巡檢等計劃性內容相融合。
企業也應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及標準要求,結合企業實 際,制定綜合性、專業性、季節性、重點時段及節假日前等 形式的隱患排查任務。
開展隱患排查
企業應根據隱患排查任務,按期開展隱患排查,隱患排查應涵蓋原有日常巡檢的工作,確保管控措施落實。
實施隱患治理
排查發現的隱患,能立即整改的隱患必須立即整改,無法立即整改的隱患,制定隱患治理計劃,做到整改措施、責 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到位”,確保按時整改。整改完成后要組織對隱患治理效果進行驗收,完成隱患閉環管理。
雙重預防機制的核心是預防為主,同時采取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兩種措施,從源頭上防范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并對已發生的安全事故進行及時處置和糾正,降低安全事故的危害程度。